雷暴日30d/a什么意思
1、雷暴日30d/a是指年均雷暴日数为30天。关于雷暴日的详细解释如下:雷暴日的定义 雷暴日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。具体来说,它是指某地区在一年内出现雷暴现象的天数。这里的“d/a”表示“days per year”,即每年雷暴的天数。
2、雷暴日30d/a的含义是指每年平均有30个雷暴日的区域。这种统计单位用来衡量一个地方的雷电活动频率,不论一天内雷声出现次数,只要有一次雷暴,即记为一个雷暴日。雷暴日数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,赤道附近由于气候炎热潮湿,雷暴日数最多,而两极则相对较少。
3、天/每年 day/a year 为了表征雷电活动的频率,采用年平均雷暴日作为计算单位。 无论一天内听到几次雷声,只要有一次,该天就记为一个雷暴日,一天有多次,仍记为一个雷暴日。雷暴日数与纬度有关,在炎热潮湿的赤道附近雷暴日数最多,两极最少。
4、雷暴日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,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T。d/a是雷暴日的单位 30d/a就是 在30d/a这个单位以上的雷暴日 我国把年平均雷暴日数T6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,40T≤60的地区为高雷区,20T≤40的地区为多雷区,T≤20的地区为少雷区。
5、d一般指天,a一般指年,d/a指每年共有的天数。如气象学中,年平均雷暴日为30d/a,就是说,平均每年有30天有雷暴天气。
我国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哪里?
根据统计,我国雷暴日数最多的区域集中在青藏高原。这片广袤的地区,包括 南部、甘肃西部、青海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的部分沙漠和荒漠地带,其雷暴日数普遍超过10天。而在青藏高原、横断山脉以及华南西部和南部、云南南部的地区,雷暴日数更是超过了40天,显示出这些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和强烈。
西北地区, 的南部地区,青海、甘肃的西部,以及内蒙古的西部,平均雷暴日数在0至10天之间。 这里之因此雷暴稀少,是由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降水量非常少,不利于对流天气的形成。 加之该地区即便在季风影响下,也主要是大尺度的寒潮天气,这就进一步减少了雷暴发生的可能性。
西北地区, 南疆,青海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平均雷暴时刻为0-10天。由于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,降水稀少,很难形成对流天气,更别说强对流的雷暴了。即便受季风影响也是大尺度寒潮天气,因此不容易形成雷暴。
少雷区,多雷区,强雷区是依据什么划分的?
1、少雷区、多雷区、强雷区是按照平均雷暴日数而划分的。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。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、中雷区、多雷区、强雷区。少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下面内容的地区。中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,不超过40d的地区。
2、少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下面内容的地区;2 中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,不超过40d的地区;3 多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,不超过90d的地区;4 强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d的地区。
3、中国气象局规定,年雷暴日数在40至90天的地区被定义为多雷区,超过90天的则为强雷区。根据这一标准,我国超过70%的领土位于多雷区至强雷区的范围内,雷电灾害难题严重。
4、少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在20 天及下面内容的地区;2 多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 天,不超过40 天的地区;3 高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 天,不超过60 天的地区;4 强雷区: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 天以上的地区。3 地区雷暴日数按民族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,见附录D。